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動態2024
12-24近日,山東特檢科技組織召開了安全環保制度宣貫培訓會議。各部門安全環保管理人員參加了培訓會議。會上,公司安健環技術服務部工作人員對集團安全生產考核方案和綜合評價標準修訂情況、集團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規定等五項制度修訂情況、集團資源節約與生態環境保護制度修訂情況等內容,結合公司實際情況...
1月9日至10日,國投集團黨組成員、副總裁杜文民一行蒞臨國投特檢科技指導工作。國投集團有關部門負責人,國投檢測公司有關領導,山東特檢集團領導及國投特檢科技相關人員參加活動。杜文民副總裁一行首先赴山東特檢安全仿真實訓基地(泰安)進行了參觀,聽取了公司實訓基地建設及業務開展情況。隨后參觀了公司展廳和實驗室,公司總經理曹懷祥對公司業務發展、科研成果、黨建等情況進行了匯報。參觀期間,公司各業務部門負責人詳細介紹了公司在精細化工反應安全風險評估、連續流反應工藝與技術、智能測控技術、過程...
工業過程智能視覺識別系統是通過本地安裝的工業解決方案實現的,其中包括軟件和硬件組件。工業物聯網和邊緣設備等硬件以及先進的機器人系統,通過工業云或物聯網平臺等遠程監控和管理平臺進行控制。工業過程智能視覺識別系統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工廠車間的數字化。遠程監測的核心是使用工業數字化解決方案從任何位置監測和控制工業過程的各個方面。這些過程可能是機器的狀況、車間操作的狀況,甚至是相互關聯的關系,例如物料處理系統對車間交通的影響。為了提高工廠生產力,車間設備要在生產周期內運行,即要捕獲和分...
2022年12月31日,由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提出,山東特檢科技有限公司牽頭編制的《基層特種設備安全監管能力建設要求》(DB37/T4568-2022)發布。該標準是國內(首)個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員能力建設方面的標準,填(補)我省在基層特種設備監察員能力建設方面的空白,改變了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員能力提升“無標可依”的現狀。為適應市場監管機構改革要求,充分發揮基層監管力量作用,提升特種設備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基層特種設備安全監管能力建設要求》列入2021年度山東省地方標準制修訂計...
日前,第十一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落下帷幕,國投特檢科技憑借精細化工工藝在線檢測與智能控制系統,入圍高端裝備制造山東賽區決賽,并榮獲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山東賽區優秀企業獎的稱號。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是由科技部、財政部、教育部、中央網信辦和全國工商聯共同指導舉辦的全國性科技創新創業賽事,是國內科技領域層次(最)高、規模(最)大、輻射(最)廣、影響力(最)強的品牌賽事。大賽舉行十年來,有近200家參賽企業成功上市,投資機構已投參賽企業超1萬家,投資額超700億元。在經過山東地方賽的層層篩選與...
工業過程智能視覺識別系統可實現更優的用戶向導和便利的操作。搭載人工智能樣品識別系統,簡化了樣品目標區域的尋找,顯著縮短了實驗時間。工業過程智能視覺識別系統提供了一種不同的顯微成像系統的操作方式,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易用性。可以得到更有效的指導,操作更少的步驟,并且可以更直觀地瀏覽樣品,分析更多類型的樣品。工業過程智能視覺識別系統可以識別樣品載體,自動檢測并尋找樣品區域。這加快了樣品定位的過程,特別是半透明或無法用肉眼看到的樣品。將樣品放在裝載位置上后,人工智能樣品識別系統會將其...
近期,隨著疫情政策優化新形勢,國投特檢科技切實提高政治站位,精準把控疫情發展新形勢新任務,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以實際行動落實疫情優化措施,為推動經濟社會恢復常態貢獻力量。公司智能測控團隊,從嚴從細落實防護措施,克服疫情、低溫、寒凍等重重困難,毅然奔赴項目現場,堅持完成項目實施。(現場項目實施中)在施工現場,項目團隊面對的是零下十幾度的低溫、凜冽的海風和凝凍的鹵水管道,同時由于疫情原因,需全程穿戴防護服進行施工作業,施工條件給作業人員帶來極大的困難,公司智能測控團隊成員面對困難毫...
工業設備振動在線監測系統用于對機械的振動烈度及位移進行長期監測,與磁電式振動速度傳感器配套,可以監測旋轉機械的垂直、水平方向的振動,振動值大小由儀器前面板顯示,同時具有標準的模擬電流輸出,可與各種DCS、PLC系統配接,當振動值超出限度時,本儀器可外接聲光報警器以提示現場操作人員采取防范措施,并有兩級報警開關量輸出,保護機器安全可靠運行。工業設備振動在線監測系統是一款基于無線網絡或信號而形成的振動監測系統,可以用于監測各類旋轉機器的振動(如風機、電機、水泵、汽輪機、壓縮機等等...
近日,2022中國自動化學會科技進步獎完成評審,國投特檢科技完成的《數據驅動的溴系化學品全流程智能調控技術研究及應用》榮獲2022年度中國自動化學會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國投特檢科技在溴系化學品全流程智能調控技術研究及應用中攻克了溴成分原位檢測難題,自主研發的5套高精度原位檢測設備,打造了基于數據驅動的全面感知、智能分析、智能調控的溴素無人工廠。解決了國家溴系資源“卡脖子”問題。共獲授權發明專(利)20項,其他知識產權41項(實用新型專(利)15項,軟件著作權8項,發表高水平學術...